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5:18:05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人品就像产品,德才兼备是优质品、成品,有德无才叫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就是危险品或者毒品.可见品德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体验成功的品德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这是每一位品德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呢?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⑴熟悉教材.从开学拿到教材后,就要先利用两到三周的时间把教材认真的看一遍,根据教学实际可以重组教材,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调整;每一个单元需要学生准备些什么资料,提前告诉学生,学生会利用闲暇时间做准备,或告诉学生留心生活中遇到了就随时保存下来;或向高年级同学借用等;这样就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专门搜集资料或做调查.老师也用同样的做准备.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引发有价值的争论,并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后得到延伸,引发新一轮的发现和探究.老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⑵课前活动要及早安排.关照学生的参与能力,结合学生生活,师生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对教材的设计心中要早有计划,尤其是学生的课前调查活动要及早作安排.2、课堂教学要很好的体现出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生活性: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生活中感悟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点燃学生情感,引导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活动性: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一课时,老师始终围绕教室进行开发资源,师生共同清理教室使其变得更清洁.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脑动手,在真实的主体实践活动中体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生成. 活动形式: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 “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 “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审判那些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走上街头当一次交警,走到田间第一回农民,走回家庭当一天家庭主妇…我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 “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有梯度,这样使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得到提升.如:五年级《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激情导入(结合学生家庭成员能少吗?谈)—美丽的宝岛台湾——根脉相连(文化)——两岸情深——祖国统一(激起爱国热情)——相互交流、共谋发展3、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是下一节课的开始 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钱该怎么花》一课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需从单元教育目标整体上把握本课.这一课所在的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的主题教育是由四个话题构成的.话题一:家庭小账本;话题二:钱该怎么花;话题三:购物场所我知道;话题四: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通过话题一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自己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并能从中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初步理解父母的消费观.这些是《钱该怎么花》一课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因为正是在第一个话题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点乃至消费技巧作了铺垫,也只有在了解了家庭收入情况,并能从中体会挣钱的不容易,进而了解家庭支出状况,知道哪些是必要开支.学生才能了解钱该怎样花,花钱应该有计划,能体会到要有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学会对自己的需求有所放弃.如果本课不以前面的学习为基础,那么学生在思考教材上的范例:我想买玩具飞机,妈妈想报英语口语班,奶奶想买冰箱……时会出现他们的选择,首位是买冰箱,因为那是全家用的,其次…….显然,学生并不是按我们所预想的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状况,考虑钱要花在必须花的地方、合适的地方,进而作出道德选择.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虽然在课堂上学生会参与活动,作出选择,其实离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有距离的.也就是说教学活动虽然搞了,但教学目标却并没有完成.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了一半”.如果这节课从上一节课的体会与收获谈起,定向导入新课,势必会为我们的进一步的学习开个好头.4、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整合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新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身就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是一大优势.根据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自然类课,像“留住春天”、“留住秋天”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该怎样留住找到的春天、秋天:可以画下来,拍下来;贴在墙上,夹在树里,记在日记里,留在心里.又如,在上“夸春天夸秋天夸祖国”时,就让学生写出赞美春天、秋天和祖国的词语及诗句进行比赛,唱出心中赞美之情;在上“自尊、自负、自卑的区别”时,就让学生演讲自己是怎样做的,应该怎样做;在学“小学生该不该上网、压岁钱怎么花”时,就让学生展开辩论等等. 贴近生活的品德课是亲切的,结合时政的品德课是鲜活的,诙谐幽默的品德课是快乐的,形式多样的品德课是开心的,学科整合的品德课是完美的.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老师们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实现和谐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