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有没有详细点的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57:13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有没有详细点的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有没有详细点的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有没有详细点的赏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有没有详细点的赏析
全词
  声声慢(1)   寻寻觅觅(2),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3).乍暖还寒时候(4),最难将息(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6)、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7).   满地黄花堆积(8),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10)!梧桐更兼细雨(11),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12),怎一个愁字了得(13)!
  注释:
  (1)声声慢:词调名,有平韵、仄韵二体,这首词是仄韵体.题目一作“秋情”.   (2)寻寻觅觅:由孤独、失落而生发的寻求解脱的追寻动作神态.   (3)戚戚:忧愁的样子.   (4)乍暖还寒时候:写深秋寒冷、又突然转暖的多变气候.   (5)将息:调养,静息.   (6)敌:抵挡.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从北方流落南方,见北雁南飞,故有故乡之思和“似曾相识”的感慨.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而李清照婚后有《一剪梅》词寄赠丈夫,内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作者丈夫已逝,孤独无靠,满腹心事无可告诉,因而感到“伤心”.   (8)黄花:指菊花.   (9)有谁堪摘:意思是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10)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呢. 怎生,怎样.   (11)梧桐更兼细雨:意谓细雨打在梧桐上.   (12)次第:景况,情形.   (13)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了:概括.编辑本段翻译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编辑本段字词赏析
  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乍暖还寒”的多变气候,又怎能修生养息,酒难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   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满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觉的酒味淡了.用酒之淡,更衬托词人内心极其的苦楚愁闷,望北雁南飞,这几个角度都写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过意向使愁变得具体可感又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是化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温庭筠 虽为化用,但词人却善于融化前人的语句,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梧桐这一意象不仅表现季节与时令,而且由此表现秋季的特点.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化多为少,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终句挥洒得淋漓尽致.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愁.   整首诗都用了悲凉凄惨的调,从作者角度分析,当时正值晚年,一些生活细节也看得如此悲凉,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痛苦的心境,平实的语句中透的词义却是似浅实深.上片开笔连用七组叠词字来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继续借眼前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诗笼罩在一片凄凉悲苦的氛围当中.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以凄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在词中,无论忽寒忽暖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忽起的秋风、天上的大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这种浓重的凄苦氛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愁苦,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她出身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丈夫赵明诚历任郡行政长官,是金石收藏和考据家.李清照与夫婿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常一起校勘金石,鉴赏书画,唱和诗词.靖康之变,宋室仓皇南渡,李清照一家也随之避乱江南.不久赵明诚去世,他们苦心搜集的金石书画也在流亡途中丧失殆尽.李清照只身漂泊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凉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工诗能文,又长于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卓越的女作家、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她出嫁前后的闺阁生活,内容比较狭窄,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多写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流露出故国之思和昔盛今衰之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词风沉哀凄苦.有《漱玉词》.
  词牌由来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一个颇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人.他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在开封府和礼部考试时都名列第一.“晁张班马手,崔蔡不足云”.这是黄庭坚称赞当时的他和张耒就像司马迁、班固一样,而远超过汉代的崔瑗和蔡邕.但正是这样一个才气纵横,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却一生潦倒,功名蹭蹬.这和他的老师苏轼有莫大关系.其实所谓苏门四学士,并不是真的是苏轼的学生,他们只是仰慕苏轼文名,甘愿在为人为文方面以苏轼为楷模,而苏轼对真正有才华的后生从来是不遗余力地推荐褒赞,晁补之、秦观、张耒、黄庭坚四人难得始终以苏轼的立场为自己的 立场,在那个党争混乱是非难辨的大气候下,殊为不易.   晁补之因为官场不顺,生活一直比较困窘,但这并不妨碍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有一次在一个大暑天,苏轼到扬州访他,晁补之命人用一个大木盆装了一大盆清凉的泉水,然后在水中放入大朵的白莲花.清凉的水色花容让人暑意顿消.能想出这样有创意的点子,可见晁补之的品味.   宋代,“歌儿舞女以终天年”是太祖皇帝在世时就为大臣们定下的优惠政策,为鼓励大臣们尽情享受生活少生异心,宋代给朝中官吏们的俸禄是很优厚的,更鼓励大臣蓄养家妓.但买人不是一次买断,而有一定的年限.大多雇用婢女约定个三五年,最高年限为十 年.有的小妾和婢女期满后不忍离去,但如父母不同意,也不能留下.若婢女几经转雇,其身价往往看涨,具有特殊才能的婢女相当昂贵.即使如苏东坡、辛弃疾这样人品学识堪称楷模的人,在当时大风气下也不能免俗,家中大多养有许多家妓.一般士大夫家庭期满后多送婢女还乡,让其婚嫁.所以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送 别家妓的词.那些玲珑聪慧的女孩子,如果跟主人建立了超出寻常的感情和关系,也有可能被收为妾,但并不容易,必须要征得女孩家人的同意,并不能强娶.   晁补之就有一个这样的家妓,名叫荣奴,他有两首词专门是为她的离去而作.这让人想起《红楼梦》 中的那些女孩子,一个个以离开大观园 为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似宝玉,对所有女子都真心相待,但晁补之对这荣奴看来是动了一些真心:一首《点绛唇》里说:“檀口星眸,艳如桃李情柔惠.据我心里.不肯相抛弃.哭怕人猜,笑又无滋味.忡忡地.系人心里.一句临歧誓.”词写得很直白动情,好像是很无 奈地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荣奴离去,好像他们之间曾有过相许的誓言.晁补之的词豪放处不逊于东坡,这首小令也当得清新蕴藉,柔丽绵邈.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似旧时垂.灞岸行人多少,竞折柔枝.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又争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随.   这就是那首《胜胜慢》,题序明言是为荣奴的离去而作,言下对荣奴的离去甚是不舍,为她今后的命 运担忧,荣奴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我们已不知道,但明明知道她此去有可能是“灞岸行人多少,竞折柔枝”,可还要问“抛掷因谁”,这其中的感情几分真几分浅, 倒也无意深究了.在那个时代的风气之下,多情未必是一件好事,无法相谐相好倒不如不惹情丝,落得个两相干净.在小令盛行的北宋,晁补之倒喜欢一些长调慢曲,这可能跟他有较高的音乐水准有关系.   慢曲相对于令曲,字句长,韵少,节奏舒缓.虽是单遍,但唱起来格外悠长婉转,唐人就有“慢处声迟情更多”的说法.用《胜胜慢》为名,看来当时晁补之的这一曲比之一般的慢曲还要来得更缠绵娓丽些.直到南宋末年,《胜胜慢》才因为蒋捷的一首《秋声》变为了《声声慢》.
  词牌格式
  1、平韵体:   (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韵).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韵).   示例:   《声声慢·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2、仄韵体:   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韵).   示例: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这一连串的事情 将息:休养)
  典范词作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秋声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炎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   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   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   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破.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   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   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   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声声慢·开元盛日 辛弃疾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宋词 《声声慢》 详解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声声慢   内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品注释   注释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   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尽!   集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   争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   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   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   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   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蓥《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其《声声慢》一阕,   其佳处在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   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   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赏析如下: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怕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有没有详细点的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 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 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赏识 有谁知道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的解释?声声慢 李清照 到百度里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 李清照的《声声慢》 含义李清照的《声声慢》这个词,声声慢这个词牌名中的慢有什么含义. 声声慢原文的“愁”字有没有双引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李清照的《声声慢》翻译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写出喜欢这首词的理由,不少于200字.将这首词改为300字散文(提建议)(不可照抄翻译.) 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什么意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修辞手法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 求寻寻觅觅声声慢3个阅读困惑.也就是质疑,是阅读中的困惑,作业要求的,100分,急 声声慢的赏析谁有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意思